学院于2005年获批“高等教育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0年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4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达到356人。目前学院已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特色鲜明的学科特色,正全力向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发展。学院围绕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重点,形成了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基于认知科学的课程教学研究、教师教育研究四个研究方向,在教育学学科建设、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教学交往理论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近5年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32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4部,获批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8项。有5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有23篇次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主流二次文献转载。根据《中国高教研究》对全国高教类核心期刊发文统计,2018年江苏大学列第21位。学科近5年来有10多项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我校主办的学术期刊《高校教育管理》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为我院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高等教育学
一、学科内涵
2005年,学校获得了高等教育学硕士授予权。根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学校“强化内涵、打造特色”的总体思路和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十一五”期间我校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的策略是:在重视基础的同时,努力形成特色。为此,我校高等教育学硕士点设立4个方向,即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高等工程教育、高校德育与心理四个研究方向。
二、研究方向
1.高等教育学原理
高等教育原理是高等教育学硕士点的基础研究方向。要立足于高等教育学原理,从大学理念、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发展战略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了“点面结合”的特色,设置高等教育原理研究方向比较切合我校实际。
2.高等教育管理
借鉴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以院校研究为切入点,联系学校实际,从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发展战略等方面开展研究,积极探讨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程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大学制度的构建及运行机制的优化。
3.高等工程教育
充分发挥我校以高等工程教育为主体、为特色的优势,在已有的系列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展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探索,推进学校高等工程教育的改 革创新,使这一方向成为我校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特色,促进我校的工程教育为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4.高校德育与心育
以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为逻辑起点,围绕大学生思想品德和身心发展特点与生活实际,探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以强化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保健意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使之成为自我成长型的人才。
教育基本理论
一、学科内涵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一级学科最基本的研究方向,本学科方向的研究范围主要有基本理论问题、当代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和学术前沿问题。作为二级学 科,主要研究教育中的最一般、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以求探索教育的一般规律与一般原理,为教育实践改革和深化教育理论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同 时,它还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综合性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各级各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当然,教育学原理也从其他二级学科吸取养料。
二、主要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我院研究团队积极开展教育理论与实践、德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形成了教育基本理论、德育原理、教育管理三个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有些成果被《新华文摘》等二次文献全文转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
1.教育基本理论。主要探索教育学原理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诸如教育学的学科发展问题、教育本质与功能问题、教育制度与教育发展问题、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2.德育原理。主要研究德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德育实效提升问题、德育模式建构问题、德育方法论问题。
3.教师教育。关注教师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热点问题,注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对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和职后培养模式、教师专业化问题、教师专业成长等问题开展研究,提高研究的实践性和适用性。
课程与学科教学论
一、学科内涵
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有着天然的联系,在经历了“大教学论观”、“大课程论观”、“并列论”的长期学术争鸣后,到了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在充分 汲取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发展和价值探究的精华:现象学、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哲学解释学、后现代哲学的基础上重新整合起来。“课程教学”的出现, 作为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新的理念和实践形态,为课程论和教学论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出现了课程论与教学论“一体化”的观点。这一观点认为,课程与教学相分离, 是工业社会“科技理性”支配下教育“科层化”和“制度化”的结果,应当以“解放理性”取代“工具理性”,打破课程与教学的界限。课程论与教学论两者密不可 分,不能孤立地存在,必须综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研究。英国的著名课程论专家施滕豪斯就特别强调课程与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相互作用;美国课程论学者坦纳夫断 言,把课程与教学看成是相互孤立的要素,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会误入歧途。应打破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分裂状态,把课程与教学综合成一个问题而不是把它们分成 孤立的问题来进行研究。
二、主要研究方向
根据我校现有的实际情况,拟先开设课程论、教学论两方向(层次上包括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后开设学科课程教学论方向(先设数学、化学、英语、体育等,以后增加语文、物理学科课程教学论)。
三、研究内容
课程论研究内容一般来说可以分类和整理为五个系列:
1.课程论基本原理系列,包括现代课程论原理、课程社会学、课程价值论、课程认识论、课程研究方法论等。
2.课程本体生成和实现过程系列,包括课程结构论、课程研制论、课程规划论、课程实施论、课程评价论等。
3.不同类型课程系列,包括文科课程论、理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隐性课程论、整合(综合)课程论等。
4.课程历史发展系列,中国课程史论、外国课程史论、比较课程论、未来课程论等。
5.不同层次和类型系列,包括普通中小学校课程论、高等教育课程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论、成人教育课程论等。
教学论研究内容包括:教学原理、教学设计与教学技术学、国外教学理论流派、课程与教学改革专题、中国教学发展史、外国教学发展史、当代教学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