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最新成果

【著作】王佳佳.远离学校的教育—当代西方国家“在家上学”运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2   浏览量:


西方国家有多少孩子“在家上学”?

相比而言,西方国家的“在家上学”远远走在前面。《中国“在家上学”调查报告(2017)》项目的主持者、江苏大学教育学系王佳佳副教授对西方国家的“在家上学”运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远离学校的教育——当代西方国家“在家上学”运动研究》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国家“在家上学”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其动因,“在家上学”教育活动的实践状况及其成效,“在家上学”在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争论和博弈,以及“在家上学”运动的未来发展。

作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方式,“在家上学”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美国,是一部分强烈关心子女教育同时又对学校教育感到不满的家长做出的选择。如今,“在家上学”已经在当代西方国家形成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并成为一种与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相并列的教育形式。

有关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国“在家上学”的学生数量为1万~1.5万人;2016年,美国全国家庭教育研究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家上学的美国学生约有230万人。

其他主要西方国家“在家上学”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加拿大,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家上学”的学生仅为2万人左右,到2015年,可能已经超过6万人;在英国,2007年已经有超过2万名学生“在家上学”,2015年则为2万~10万人。在澳大利亚,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1.5万~2万名学生“在家上学”,到2015年,这一数字可能已经超过5万。截至2015年,法国有5000多名孩子“在家上学”,匈牙利有7400多名孩子“在家上学”,西班牙有2000多个家庭让孩子“在家上学”,新西兰有6500多名孩子“在家上学”,奥地利有2100多名孩子“在家上学”……即便在严格限制“在家上学”的德国、荷兰等国, “在家上学”群体也在不断增加。

“在家上学”的三种主要模式

西方“在家上学”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非学校化”教育模式、传统型教育模式和折中型教育模式。

“非学校化”教育模式

“非学校化”教育模式的倡导者主张“在家上学”教育活动要尽可能地避免学校教育的诸多弊端,因而“在家上学”的教育活动要与学校教育完全不同。他们的理念是“学校怎么做,我们就不怎么做”。在他们看来,只有尽可能地消除学校教育的元素,才能够让儿童自然快乐地成长。特别是在学生学业方面,他们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在儿童没有学习兴趣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学习就是强制和灌输,而这是不可取的。

传统型教育模式

与“非学校化”教育模式极力要求去除学校教育的元素不同,传统型教育模式继承了传统学校教育的许多做法,甚至使得这种教育模式看起来与学校教育并无两样,而仅仅是将教育场所换成了家庭、教师换成了家长而已。这种教育模式有固定的学科,并使用相应的教材,按照学科结构和学科顺序组织教学活动;这种教育模式有固定的学年、学期和学日,并制定有规范的上课时间表,学生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上课;这种教育模式有规范的学业成绩评价制度,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业表现都会被记录在案,有些家庭还会让孩子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标准化考试。

但事实上,这种极为相似的表象并不能掩盖“在家上学”活动与学校教育的内在差异:“在家上学”活动要求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组织知识结构,它会提供更有难度的课程,采取更考虑儿童个别需要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的是,传统型教育模式的课程中包含了大量宗教知识。许多采用传统型教育模式的家长们对学校的不满并不在于课程组织结构的学科化,而在于学校在道德和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无能,他们希望借助宗教知识塑造儿童的道德和价值观。

折中型教育模式

折中型教育模式则认为,某种单一的教育理念或方法不能完全满足儿童的需要,因而应当将多种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起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组织教学活动。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学校教育相类似的传统教学法,也可以看到与学校教育完全不同的非学校化教学法;可以看到以经典名著为主要教育内容的经典教学法,也可以看到强调活学活用的夏洛特·梅森教学法;可以看到注重把握敏感期的蒙台梭利教学法,也可以看到注重儿童内在发展秩序的华德福教学法。





上一条:陆道坤,陈梦婷.组织视角下的一流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下一条:王佳佳.论教育研究中的利益.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1)

关闭

电话:0511-88790665(院办) 0511-88791127(招生)

邮箱:jsjy@ujs.edu.cn

邮编:212013

版权所有 2025 © 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