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育 > 招生专业

招生专业

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

——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江苏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专业2022年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智慧社会数字公民培养的实际需求,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的学习科学基础、深厚的教学设计能力、卓越的技术创新素质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本专业立足苏南、面向江苏、辐射全国,致力于建设成为专业特色鲜明、教学科研融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服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点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合作与交流技能、较强实践能力,具有扎实的学科与教育教学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实践知识与技能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毕业生应系统掌握有关教育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应用相关教育、教学软件,初步具备教育软件和新技术的研发能力,能对数字化教学环境和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能引领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能胜任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后,应具备如下业务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熟练驾驭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多媒体教育资源制作;密切跟踪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改革动态,协助单位制定出合适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具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学校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教学、研究、管理能力,成长为学校或区域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发展历程

初创期(2004-2009年)。采取“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信息素养作为主要教育内容。

转型期(2010-2014年)。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主要导向。

发展期(2015年- )。强化教学与科研融通,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

 

四、特色优势

专业充分利用师生比高(约1:4)的优势,已形成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专业育人格局,精致育人已成亮点。学生专业满意度连年高于学校平均水平,在文管类学院排名前列。

(一)以学习科学为基础,构建学术科研理论素养

本专业在实现教育学、计算机科学、脑科学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夯实学生学习科学的知识功底。专业充分利用学院的政策,鼓励所有教师参与本科生大创、科研立项的指导,目前本科生主持或参与大创和科研立项率已达100%,部分本科生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暑期学校、申请国外知名高校等开展学术交流。

(二)以教学设计为重点,强化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本专业聚焦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等实际问题,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开发一体化”的整体思维,学生在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数字视频设计与开发、微课设计与开发、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具备扎实的功底。

(三)以学科竞赛为特色,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本专业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学科竞赛机制,100%的学生参加了学科创新赛事。本专业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赛事的最高奖项。近五年来,专业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A类)一、二、三等奖10,省级学科竞赛(A类、B类)奖项共21项。

 

 

 

 

图三:许雨晗 王斌(指导教师) 杨宇晴

五、主要课程

教育技术学导论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学系统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Web前端开发、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网络程序设计、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技术、影视特效、教育测量与统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物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数字化资源设计与开发

六、毕业就业

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教学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工作、远程教育工作、校园网软硬件的设计、开发、管理、维护工作。经过5年左右的发展,本专业毕业生均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承担起学校信息化建设、网络信息平台管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任,受到师生的高度认可。

近三届毕业生学位授予率和就业率均在95%以上。就业学生中90%以上考取教师编制,担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其中80%以上去向为苏南地区教师。近三届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达90%,就业岗位和所学专业高度相关,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高,远超全校平均水平。学生用人单位整体满意度高。根据学校的后期追踪调查,所有受访的用人单位均表示希望推荐更多的毕业生。

 

七、升学深造

该专业所在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基于认知科学的课程教学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教育测评与研究方法5个二级学科方向以及9个方向的教育硕士(含现代教育技术)。目前正在积极筹建教育技术学二级学科,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有利条件,成绩优秀者可以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近年来,本专业升学率接近40%,多名同学被伦敦大学学院、香港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境内外知名高校录取。

升入院校(仅列部分)

学生信息

伦敦大学学院(境外)

刘子煜(2019届)

香港大学(境外)

刘映雪(2020

香港教育大学(境外)

黄雨(2018届)

南京大学

赵金敏(2018届)

北京师范大学

柳昌灏(2018,保送)吴淑敏(2019,保送

南京师范大学

邵明铭(2020,保送)杨宇晴(2021,保送

占圆梦(2023届,保送)皮天珍(2023届,保送

西南大学

李珍(2021届)

东北师范大学

靳影(2019届)

上海外国语大学

周莹莹(2019届)

华南师范大学

牛世婧(2022,保送)汤语欣(2022,保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赵峯祥(2022届)

江苏大学

张苏(2016)徐振霞(2016届,保送

王阳(2018届,保送)张雨晗(2018届,保送

孙颖(2019)朱聪娴(2019)孙欣(2019

孙新丽(2020)周晶(2020)陈保凡(2021)王苇(2022届,保送)肖霞钰(2023届,保送

巢祎涓(2023届,保送

 



电话:0511-88790665(院办) 0511-88791127(招生)

邮箱:jsjy@ujs.edu.cn

邮编:212013

版权所有 2025 © 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