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导师)网站信息表
姓名 | 李滋阳 | ||
职称 | 副教授 | ||
职务 | 无 | ||
研究方向 | 高等教育学,数字文化产业管理与创新 | ||
电话/邮箱 | 1000004592@ujs.edu.cn | ||
个人简介 |
1989年2月生,汉族,山东兖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江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在国内外期刊发表SCI、CSSCI等论文近20篇,在权威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指导学生团队荣获省级学科竞赛多个奖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省教育规划重点项目、省高校哲社项目等课题9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等课题7项,重点参与浙江省商务厅招投标项目等横向课题3项。
| ||
主讲课程 |
讲授《社会调查与统计》《图书情报基础》《文化投资与金融》等课程。
| ||
科研项目 |
主要课题: 1.人工智能教育视域下高校创新策源能力评价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2021-2025) 2.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江苏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8-2021) 3.新时代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创业型助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以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江苏大学)为例,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2018-2021) 4.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路径研究,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青年发展专项(2023-2025)
| ||
论文著作 |
1.论文类: [1]李滋阳.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服务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功能探赜、问题审视与靶向举措[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5,45(04):30-38. [2]李滋阳,崔樱凡.高校人工智能创新策源高地构建策略与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25,(01):55-59. [3]李滋阳,张诗怡.“三全育人”视角下本科高校学生工作矩阵管理模式探究[J].高教论坛,2024,(11):77-80. [4]李滋阳.人工智能领域高校创新策源潜力评价研究——我国31个省份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24,18(03):95-109. [5]肖珺,广少奎,李滋阳.破局、重构与协同:生成式人工智能视域下的“破五唯”审思[J].高校教育管理,2024,18(02):53-64. [6]李滋阳,石宏伟,罗建强.高校创新策源能力的概念、维度与提升策略——研究中的辨析与讨论[J].中国高校科技,2022,(09):67-75. [7]李滋阳,石宏伟,罗建强.大学生智能制造竞赛育人绩效影响因素分析——10项竞赛的多案例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06):67-78. [8]李滋阳,石宏伟,罗建强,朱珠.高校产学研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瓶颈、机遇与路径[J].青海社会科学,2021,(03):110-118. [9]李滋阳,石宏伟,王海军.创业型助困视角下农村籍大学生的新乡贤之路[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6):112-124. [10]李滋阳,李洪波,王海军,周以林.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探讨——基于随机前沿函数的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20,(09):30-34. [11]李滋阳,李洪波,范一蓉.基于“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06):95-102. [12]李滋阳,李国昊,王海军.基层工作角色实践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优化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06):82-89. [13]李滋阳.大学生创业者新儒商精神之忠信意识形成机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03):78-80. 2.著作类: 人工智能教育视域下高校创新策源能力评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5年出版。
| ||
兼职与荣誉 |
团中央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第18期研修干部,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创业园联盟特聘专家,浙江省社会治理与传播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多本SSCI/SCI期刊审稿人。
| ||
获奖情况 |
1.获省级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市级社科应用专项课题二等奖、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论文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论文二等奖等10余项。 2.入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优秀成果汇编,并获全国优秀理论成果一等奖。 3.入选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双创学者”专栏(IEF-Program)。 4.获团中央志愿服务项目证书、市级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10余项。
| ||
版权所有 2025 © 教师教育学院